📖 阅读跨越不可能(1)
追求巅峰表现
一直以来,我发现自己有一个“无形的屏障”,就是不管做事,还是学习,总是做到一半,大脑开始想休息,想去弄其他事情,这个瓶颈一直过不去。这导致我始终无法沉浸在做事或者学习,也间接导致做事也好学习也好半途而废以及虎头蛇尾
从我开始内观了之后,我能感受到我只要突破了这个瓶颈,我一定能提高一个Level
在我阅读了这书之后,有一个章节是写 勇猛精进的习惯, 英文版的标题是 “The Hibit of Ferocity”。
在这个篇章里面介绍了那些攻无不克的高手的三个特征,其中之一就是 勇猛精进
“这是一种随时、自发地迎接任何挑战的能力。每当顶尖高手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,他们都会本能地主动迎接挑战。事实上,他们还没来得及考虑退缩,就已经挺身向前了。在面对生活中的阻碍时,最优秀的人不必担心能否坚持到底。他们精巧地融合了各种动机,并将应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训练得炉火纯青,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挑战。”
在我了解了大脑的一些工作原理之后,其实我大概知道,遇到我上述的情况,这跟很多因素有关,比如“大脑充电”方式,注意力机制等等,还有就是心理上,对预期的难度的恐惧导致大脑试图保存能量自保等等,
这样的退缩表现,没有预期完成事情,又会导致焦虑的情绪,从而把自己拖入深渊。
这里其实就需要 勇猛精进的习惯 就是把驱动力,目标,坚毅力三个动机组合起来。把每次做事学习,当成一种挑战,勇猛精进的习惯会让你吸收所有的痛苦带来的能量,学会在挑战面前加速
那怎么养成勇猛精进的习惯呢? 扩大动机组合,训练6种坚毅力。那这些是啥?
这本书是《跨越不可能》, 那么其实介绍四个阶段吧
- 动机
- 学习力
- 创造力
- 心流
回到如何养成勇猛精进的习惯,其实还是在动机阶段。
没有压力就没有钻石。坚毅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,它不仅是完成一项艰巨任务所需要的力量,更是数年如一日完成许多艰巨任务所需要的力量。
如何训练坚毅力呢
首先要了解一件事情,就是每当我们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的时候,身体会分泌多巴胺作为奖励。 把深入挖掘情感储备所需的情感韧性养成一种习惯,就能做到不必可以思考即可深入挖掘,因为便无需调动负责思考的大脑区域,降低大脑认知负荷,进而让大脑自动运作
这里介绍了6种坚毅力
不屈不挠的坚毅力:意志力,思维方式,激情
-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,所以一个技巧是,按照重要性和难度给每一天的工作降序排列。
- 永远按照你的明确目标清淡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,一旦完成所有的任务,你就能赢得当天最大的胜利。这里明确目标很关键,这样大脑不用耗费额外的资源去想要干什么。
- 然后按照个人的情况,看看给自己安排多少项任务。
- 思维方式就是对待学习的态度
- 拥有一个成长性的思维方式,成长性思维,学习如何从努力和行动中获取奖励。让多巴胺分泌在这个过程中
- 找到以前成功学习某项技能的经验,然后回顾一下是怎么学会的,把这个框架应用到其他上去
- 激情会让你取得小小的胜利,小小的胜利会产生多巴胺。
- 划掉任务清单上的一项,会感受到小小的快感,这是多巴胺的奖励
- 低能耗坚毅力锻炼,比如200个俯卧撑,20分钟跑步
- 关键是找到一个足够困难的事情来提醒自己,你有足够的毅力去完成它
控制思绪的坚毅力:自我对话,感恩,正念
- 积极的自我对话会带来积极的情绪,这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
- 记住那些你确信的事实,如果你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挑战并取得了成功,就可以让自己牢记这段经历
- 每天做感恩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的消极偏好,本质是在训练杏仁核接受更多的积极信息
- 写下10件让你感激的事情,每写一件就用一点时间去感受你的感激之情
- 写下3件令你感激的事情,并将其中一件扩展成一段描述,同样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这种情绪是身体哪个部分产生的
- 冥想
克服恐惧的坚毅力:恐惧练习,恐惧指南针
- 从注意到体内的恐惧开始,用身体去感受它
- “因为恐惧去做”,把恐惧看作兴奋/玩伴,看作一种帮助你集中注意力的情绪
- 高手中的高手往往会朝着让他们最害怕的方向前进
- 风险会放大你的注意力,并将其转化为心流,而心流带来的表现提升会帮助克服恐惧
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做到最好的坚毅力
- 在你感到最糟糕的时候进行训练
- 极限运动中,不进医院的秘密之一就是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学会保持平衡
- 健身房完成高强度训练后进行认知训练,比如演讲,写作
针对弱点进行训练的坚毅力
- 认清自己的最大弱点
- 让朋友找出你的弱点
- 持续回顾,三个月前我的那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不正确的
恢复元气的坚毅力
- 保障睡眠。现代社会,关手机就等于保障睡眠了
- 制定积极恢复的方案,健身,散步,泡热水澡,组合拳
- 定期恢复。比如每10—12周放松一次
其实这里的坚毅力,就是你要坚持去做这些事情,无他
当然这样不够,内在动机引导你走上颠覆状态的到了,恰当的目标设定帮助你确定这条道路的方向,而坚毅力让你不顾艰难险阻持之以恒的力量。
前面怎么办?
目标
“了更好地理解目标的力量,我们还需要了解目标是如何影响大脑功能的。大脑是一个预测引擎,[6]它总是试图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以及应对这种情况需要消耗多少能量。做出这些预测需要调用三个系统:信息获取、模式识别和目标导向。我们首先会接收信息,找到这些信息和以往经验之间的关系,然后用目标过滤这些结果,对下一步该采取什么行动做出决定。做出决定本身也是一种行动,而行动需要消耗能量,那么到底需要多少能量呢?这正是大脑一直试图预测的。 这些系统是协同工作的。当你给目标导向系统分配一个目标时,模式识别系统就会同时接收到一个相应的目的,而信息获取系统会同时确定从哪些对象那里获取信息。为什么对象如此重要?因为意识是极其有限的资源。”
其实回到我的那个场景,为啥我每每到那个关口大脑就想逃避呢?我自我分析后,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 因为大脑是一个预测引擎,我没有把前方的任务分解成更小的任务,因为此时大脑已经消耗了一些能量了,如果要继续,必须让大脑降低认知负荷,如果大脑感觉前方任务有点难,那么如果没有勇猛精进习惯的人就会想逃避。
其中一个技巧就是分解任务。也就是重新设定目标。
那么在这本书中, 史蒂芬·科特勒对于目标的则是分了3个层次的
如果说内在驱动力创造了推动我们前进所需的心理能量,那么目标则能准确地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
首先我们要有宏大的变革目标,类似“找到中介世界饥荒可持续方法” 然后要分解成,高且有难度的目标,这是通往宏大变革目标道路上的主要步骤,比如“获得营养学学位”,“创建一个非营利组织,推动昆虫蛋白质可食用化,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为世界提供食物”
然后到具体做事的层级上,我们就必须要拟定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,因为明确目标是一种重要的心流触发器,一个明确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微小的任务,是高且有难度目标的分解成每天要做的事情
那在这之前,我们需要确定宏大的变革目标,就是生活的使命,如何确定呢? 那就要知道需求是什么,也就是我们的内在动机是什么?
驱动力
驱动力分为外在驱动力,和内在驱动力,而本书重点讨论了5种内在驱动力
- 好奇心
- 激情
- 使命感
- 自主性
- 掌控感
而当这些驱动力按照正确顺序排列时候,就可以强化动机,增强心流
怎么找到好奇心呢?
这书中给出了一个方法
写下25件感兴趣的事情
“列清单时要尽可能具体。不要只写对足球、朋克摇滚或美食感兴趣,这些类别太过宽泛,形同虚设。你应该写对左内边锋拦截传球的技巧感到好奇,对政治朋克音乐从克拉斯乐队(Crass)到沉溺乐队(Rise Against)的演变历程感兴趣,对草蜢在未来十年是否有可能成为人类主要食物来源感兴趣。这种细节可以为你的大脑提供素材,以供大脑的模式识别系统在这些素材与思想之间建立联系。信息越详细越好。”
然后寻找交集
“列好清单后,仔细观察这25件你感兴趣的事情之间有哪些交集。在上文的例子中,假设“草蜢是否会成为食物来源”和“左内边锋的拦截技巧”都在你的清单上,那么可以这样建立起两者的关联:如果你对传球拦截技巧很感兴趣,那你很可能也会对踢左内边锋所需的营养条件感兴趣,而昆虫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,那么它们会成为足球运动员的最佳食品吗?”
不过好奇心不足以产生真正的激情 如何将好奇心转化为激情呢?
如何将好奇心转化为激情
模式识别是大脑最基本的功能,也是大多数神经元的基本工作。作为结果,每当我们识别出一种模式,大脑都会奖励我们少量的多巴胺
我们需要在上面的交集处下功夫,每次给予好奇心一点点的满足,让模式识别系统在好奇心之间找到关联,然后通过多巴胺机制“发糖”,进而产生更多的好奇心 而这就是培养激情的方式
同时与外界互动,需要一些积极的反馈。
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兴奋
不过激情是一种利己主义,不太会去关注其他人,如果要解决不可能的问题,迟早会需要一些外部援助 所以这时候,需要激情升级为使命感
如何将激情转化为使命感
“对在激情中积累的所有激励性能量给予一定的额外刺激,它们就会转化为使命感。” “宏大”意味着规模巨大和大胆,“变革”意味着能够给一个行业、社区或这个世界带来重大变化。至于使命感,则是明确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。宏大变革目标正是你要去追求的那种远大梦想。”
这里也介绍一种找到宏大变革目标的方法
“为了找到宏大变革目标,第一步,你需要再拿出一张纸,用笔写下15个你想要解决的宏大问题,也就是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问题,比如饥荒问题、贫穷问题,或者我个人最喜欢的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。同样,这些问题应该尽量具体一些,不要只是简单地写成“保护生物多样性”,还应该进一步描述细节:“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超级景观带。第二步,在最能激起你激情的事物中,找到与这些全球性重大挑战的一个或多个交集,在这些交集中,个人的积极性可能有助于提出其中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。激情和使命感之间的交集,正是你要去追求的。”
“但如何确保你能长期坚持下去,最终达到使命?”
自主性
自主性是对自由追求激情和使命的渴望,是对驾驭生命之舟的需求。
当我们做某件事是出于“兴趣和乐趣”,或者是因为“这件事符合我们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”,我们就正确地利用了自主性。换句话说,“搜寻系统”喜欢控制它所搜寻的资源类型
个人感觉就是主动去做某事,这个主动就是追求真正热爱的事情,就像谷歌的20%时间。
那么对于个人时间的安排也可以挤出15%-20%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情
那么如何利用这些时间,让他们产生最好的效果?
掌控感
掌控感是一种让自己不断精进的欲望,它让我们渴望磨练自己的技能,取得更大的进步,持续不断的改进。人类最喜欢一点一点不断的取得微小的胜利。从神经化学的角度来讲,这些胜利会使人分泌多巴胺。
“当我们朝着一个重要的目标努力拼搏时,当我们追求精进时,多巴胺水平会飙升。但要取得真正的胜利,需要让多巴胺日复一日地保持这种状态。这种持续的多巴胺飙升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形容为一股冲劲,许多顶尖高手都非常享受这种感觉”
在另一本书《练习的心态》中说到,我们需要去关注过程,尽量让多巴胺分泌在这个过程中,而不是前也不是后
“要想真正利用好“掌控感”这种驱动力,你可以用生活中15%的时间——可以把它称为“自主时间”——寻找挑战和技能的平衡点,去试着做那些与你的好奇心、激情和使命感相一致的事情,力求做到更好。逐渐提升自己,让自己保持在更高的水平上。让自己沉浸在多巴胺带来的快感中,然后不断重复。试着今天变得更好一点,试着明天变得再好一点。”
上面就是该书第一部分“动机”的总结